導師撰文
書畫藝術從小學起-容子敏老師
中國書法及繪畫是我國的文化藝術瑰寶,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。而文化的發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,因此我們是有需要去繼承和發揚祖國的傳統書畫藝術,承傳華夏文化。
學習中國書畫可帶來文化修養,提升高雅的氣質;例如透過學習書法可多認識詩詞歌賦,而國畫則可運用特有色彩和筆墨情趣,繪畫出祖國壯麗山河,這些都對兒童及青少年可從小去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,以傳統書畫形式來表現現實生活,有助他/她們的智力及創意的開發。另外,學習書畫亦可陶冶性情,加強集中力及耐性,使人心境平和,緩解緊張情緒,減少心急浮躁,培養專注力。
對於兒童及青少年應如何學習書畫藝術,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課題。眾所周知,培養出興趣是學習的動力,書畫藝術如是,有了動力便願意多作練習,因為用功而會有所進步。較初級者不應過於強求專業性的規條,可盡情地把筆墨的情趣演繹,國 畫更可利用色彩刺激思維,將純真的感覺釋放在宣紙上;較高級者則需逐步提升筆底的功夫,強化線條的運作,墨色的濃淡 變化,追求專業性的書畫藝術表現,有助增強自信心及成功感。筆者作為一位書畫導師,喜以互動形式與學員藝術交流,引導啟發,不拘泥於特定的題目;或於特定的題目上讓學員自由發揮,在了解學員心理規律後,因材施教。在教學時加以表揚 及鼓勵是促進學員進步的法寶,皆因藝術不像數學,永遠沒有一個正確答案,一張作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賞,都可能有其獨特性。筆者還認為學習書畫的人應「多觀看、多練習、多思考」,才可提升個人的藝術素質。
中國書畫藝術是需要靠新一代去擔當繼承者,讓古老的藝術在新世代中煥發青春與活力,為祖國寫下新一頁。
容子敏
2010年3月
深入傳統 - 李淨老師
臨摹是學習中國畫最基本的方法,清人王學浩在《山南論畫》中云“學不師古,如夜行無火 ”。臨摹古畫不應停留在『只追求畫面的筆墨變化效果』,而要不斷在傳統的領域中走近大師。用眼、手、 心去感受及體會大師的心跡筆語,必須不斷深入吸收營養,才能解得箇中三昧。
縱觀山水畫史,元畫淋漓、宋畫嚴整、唐畫高古,應以巨擘大師的代表作為典範。在確立臨摹的對象上,不求多、不求全;只求深、只求透。而且要拋棄自我,像白紙一樣深入體會平正、嚴謹、整肅、沉靜、深厚、內斂、邃密、渾化等諸多的藝術審美規律,反覆揣摩筆墨的“神遇跡化”。每個階段學習當下的養份,不要把自己的喜惡滲加進去;越能把自己空出來,相信就越能體會古人的心跡筆語,進而深入地推敲、分析、吸收。無可否認,這段訓練的時間越長,基本功應該越扎實,筆墨的語言也應該越豐厚;然後按照自己的心性去發揮,最後必能逐漸形成自己的品味與風格。
雖然發現了傳統絢爛的光輝,但怎樣才不被他的光輝所誘綁呢?藝術大師陸儼少先生提倡“十分功夫;四分讀書、三分寫字、三分畫畫。”只有在傳統的領域中所入越深、所見越廣、所識越博,才有足夠的力量打破乾坤、融匯貫通、達至傳統的延嗣與發展,真正的傳承與回歸。
正如青原惟信禪師一段著名的禪話:“老僧三十年前來參禪時,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;及至後來親見知識,有個入處,見山不是山,見水不是水;而今得個休歇處,依然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。”
淨
零五年五月於香港蒙一齋
淺談中國繪畫 -司徒能光
中國繪畫歷史源遠流長,博大精深,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悠久的文化傳統,使其歷久不衰,歷代國畫名家代不乏人,成就輝煌。
中國繪畫具備廣泛的審美學問,其文化核心內涵既反映中國古代哲學思想,亦能體現畫家的精神、風釆、氣質及神韻。具備豐富內涵的國畫珍品向來越古越醇,越古越厚,流露其久嚼不厭的價值意義,再加上其背負的歷史感,自然有其本身的收藏價值,至於畫家的成功,與勤奮密不可分,是需要絕對的投入,畫家的所想、所思、所居、所行均與創作充分結合起來,達到一種至高的境畀。
國畫名家都經歷數十年艱苦琢磨,他們運用得之於傳統的筆墨,再將之發揚光大,營造心中的丘壑,構建內心空間,既是畫自我,畫傳統,也是畫自然,畫生活。他們僅以小小的毛筆,就能一筆一筆地創建自己的藝術世界,用筆用墨恰到好處,令作品洋溢著書卷氣和神韻,意味雋永。
學習中國畫,越是興趣濃厚,越覺認識淺薄,過程中必先從臨摹入手,掌握一些繪畫規律,然後寫生,通過寫生體驗和構圖練習,待基本功紮穩,才能嘗試創作,這三個環節和步驟,無從省略,並無速成之法。學習中國畫,既能培養觀察力、欣賞能力、想像力和創造力,且能磨練意志、陶冶性情和提升個人的藝術修養;即使閒時欣賞中國畫,亦能使人於日常忙碌的工作中舒緩緊張,怡情養性,豐富精神生活。
傳統國畫包含古今優秀繪畫藝術的結晶,乃文明的象徵,創新現代水墨則要求繼續向上攀登,去創造新的傳統。以認真的態度去學習傳統,自然能在傳統中獲得生命力不斷創新。
踏入廿一世紀,中國經濟騰飛,國畫珍品的市場價值大幅提高,亦間接使更多人對研習國畫產生興趣,一時間令藝術品買賣市場和美術院校不斷蓬勃發展,出現了目前美術教育的繁榮局面,加上近年精進嶄新的印刷技術,造就了大批年代久遠的國畫真跡透過大量印刷而成精美的畫集,得以廣泛地以相宜價格發售,這類畫集部份更局部放大至接近原作的比例,筆墨和紋理極為清晰,使習畫者如獲至寶,對研習臨摹傳統筆墨更為得心應手。此外,中港澳台各地的藝術館亦經常展出珍藏的國畫真跡,亦令愛畫人士趨之若騖,此舉對推動中國繪畫發展亦起著重要的作用。